母婴护理、居家养老、烹饪保洁、家务清理……近年来,家政服务市场需求加速释放,行业规模达到万亿级。与此同时,为解决家政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相关部门和行业正综合施策推动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家政服务线上平台、培育“领跑者”企业、推进服务标准建设等是行业提质扩容的重要方向。
“惊蛰一过,再下几场雨,这小虫子可就活了。”家住北京市房山区的张女士最近在忙着处理木质家具里面的蚂蚁,“我从网上买了些灭蚁喷雾,但效果都不太好,还是得请专业师傅来清理清理。”
从家务清理到烹饪保洁,从母婴护理到居家养老,我国家政服务需求加速释放。根据58同城本地生活服务数据,2023年2月,家政服务需求环比增长20%,放心搬家、日常保洁、洗衣洗鞋等细分品类需求明显上升。与此同时,各地“一老一小”照护需求激增,保姆月嫂需求量增长120%。
记者注意到,目前不少平台都提供预约家政服务,从“小时工”到“长期工”,可以根据雇主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服务。
“以前这些边边角角的家务清洁都是我儿子干,他现在出国读书了,我们年龄大了,实在不好干了。好在现在可以线上预约家政服务,我儿子在国外也能远程操作,价格实惠。”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李阿姨说。
近年来,伴随着家政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我国家政服务市场快速发展。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2023年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剖析及行业投资机遇分析报告》说,我国家政服务市场规模已从2015年的2776亿元增至2021年的10149亿元。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已达3000万人。
记者采访了解到,家政服务愈发多样化,帮助不少家庭缓解了“后顾之忧”,但有效供给不充分、消费者不放心等现象依然存在。
“打着‘金牌月嫂’的名号,收着高昂的月薪,还要提供食宿,但关键是能做到‘金牌’服务吗?想找一个具备育婴、早教证书的更是少之又少。”家住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的王女士最近为了给刚出生的小儿子找保姆很是发愁。
王女士的烦恼,不少家庭都曾有过。一方面是上年纪的老人、不懂事的孩子无人照看,请保姆成为“刚需”;另一方面是令人满意的服务人员很难找,想稳定用个好保姆也比较难。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2.09亿。因此,我国养老需求迅速上升。而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月嫂市场也迅猛增长。然而,拥有专业素质、较强服务技能的家政服务人员总体偏少。
根据人社部报告,家政服务员、保洁员在2022年第四季度“最缺工”100个职业排行中位列前十。家政从业人员数量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缺口。
此外,业内人士提出,目前家政服务业数字化率不足10%,远落后于生活服务业平均水平,不利于行业降本增效。家政服务业“大需求、小主体”特征明显,整体欠缺品牌化、标准化。
“家政服务行业多以社会化为主,在面对不同客户时,由于标准化程度不够,从业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等很难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据了解,目前各方正多措并举补齐短板,推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规范化发展。
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推动家政服务提质扩容。促进家政服务业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规范化发展。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在促进生活服务品质升级方面,要创新丰富家政服务,培育优质服务品牌。
地方上,河北省保定市近日发布推动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通过建设家政服务线上平台、打造家政创业园、培育“领跑者”企业等方式,倾力打造“放心家政”。北京市石景山区着力构建家政服务业“育人”“用工”“优才”成长链,开展家政服务业相关“1+X”证书试点工作,整合教育资源,开展家政服务学历教育;推进企业信用建设,力促家政服务业规范化发展。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未来要大力提升家政服务业数字化水平,推动行业实现品牌化、标准化,解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要加强家政服务行业发展顶层设计和支持引导,规范行业服务标准、人员管理、机构认证等,引领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金公司投资总监邓之东表示。
58同城CEO姚劲波认为,要支持家政企业应用数字化技术提高经营和管理水平。提升优质服务资源供给,加强供需匹配效率,做到服务标准化、价格透明化。打造“招募-培训-认证-就业”完整链条,建立劳动者技能和收入双提升的职业路径,缓解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着力提升劳动者职业获得感和归属感,深挖人才供给“蓄水池”。
家政服务是重要的公共服务,进社区才能真正做到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服务。姚劲波建议,通过“互联网家政+物业服务”等方式,创新社区家政服务供给,引导家政服务充分融入社区生活体系,推动消费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让家政服务行业实现品牌化发展。(记者 班娟娟 实习生 史俊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