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交平台出现不少“上海老人疯抢2.3万元保姆机器人”的文章和短视频。有自媒体称:“保姆机器人可以洗衣做饭、拖地洗碗、辅导作业、照顾老人等,引发上海全城抢购,预约订单已排至半年后。”还有自媒体绘声绘色描述了所谓的“抢购现场”,并称保姆机器人是“钢铁孝子”。
不过据记者了解,目前人形机器人的功能较为单一,主要用在辅助人类完成传送、搬运等简单工作上,贝搏体育登录还无法替代人工完成复杂的照护任务,而且尚未进入个人消费市场。所谓的“抢购现场”更是子虚乌有,网传文章基本上没有提到机器人生产商、型号,以及“抢购”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
因此,综合判断,相关文章大概率是由AI写成的博眼球之作,配的图片也不是实景拍摄,而是用AI生成的概念图。
就市场现状来看,目前万元以下的“机器人”大多不是人形机器人,而是专注于某个功能的机器。例如,扫地机器人、机器狗、语音助手、移动监控等,它们可以完成简单的清扫、互动交流、递送物品、巡逻监测、紧急呼叫等任务。
另一种即将进入消费市场的是外骨骼机器人,但也不是人形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帮助佩戴者增强上下肢和腰部力量,包括帮助腿脚不便的老年人行走、弯腰等。不过,目前引入外骨骼机器人的单位以养老院、看护中心居多,操作使用者大多为护工。
至于人形机器人,目前的应用场景还比较有限,也没有进入个人消费市场:在工业领域,它们主要做的是搬运工作,可以背提重物,负重行走一段距离后将重物卸到地上。在服务业中,它们可以在营业厅进行展览引导、在餐厅传菜、在酒店客房传送物品等。至于做家务、辅导孩子功课、照顾老人等工作,人形机器人还没有开发出这些功能。
4月15日,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华南区大区总监林志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目前整个行业还处在‘三四岁小朋友’的阶段,但外界的期待已经是‘研究生’或‘博士生’水平了。要让机器人真正进入家庭服务,至少要达到‘高中’甚至‘本科’的水平。”因此,林志龙呼吁市场保持理性:“不能指望一个‘幼儿园小朋友’,现在就承担起家庭保姆的重任。”
一般来说,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分3个阶段推进。首先是3至5年的工业级应用,然后是5至7年的服务业应用,最后才是家庭消费市场的普及。林志龙预测,随着核心技术的突破和产业链的成熟,人形机器人有望在未来5至10年完成从工业设备到消费产品的蜕变,实现价格平民化。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